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官家 > 第二十三章:为君之道

第二十三章:为君之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祯的话让刘娥有些触动。

但是,片刻之后,她还是摇了摇头,道。

“便说丁谓,他是有些骄纵,心胸也不算广阔,但是,他这么多年以来,无论身处何职皆尽忠职守,功绩累累。”

“咸平三年,峡州路贼人王均,纠结黔、高、溪州蛮子起兵叛乱,丁谓时任峡州路转运使,亲率兵卒数百深入敌军,劝服各族首领,未动大军而勘定叛乱。”

“景德四年,契丹侵河北,丁谓时为郓州知州,以数千兵卒沿黄河岸摇旗击斗,使声震百余里,令契丹畏之不前,其治下数万百姓得以安然渡河。”

这一原则贯彻在中枢整体政务运转当中,可以说是大宋立国的基石之一。

所以,刘娥刚刚的几个问题,也全都是围绕在识人之上。

应该说,对于这个观点,赵祯实际上也是认可的。

毕竟,皇帝再出色也只是个人而已,世袭制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的皇帝注定是平庸的。

所以,选用贤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确是一个于国有利的办法。

“大中祥符元年,丁谓任三司使,在他之前,三司账目混乱,历年岁入时少时多,丁谓上任后,即刻着手厘清历年账目,编纂《会计录》上呈史馆,使往后历年岁入皆得参照……”

烛火摇动下,刘娥一一历数着丁谓入仕以来足堪称道的功绩。

最后,她抬起头,和赵祯目光相交,道。

“单凭我刚才所说的这些事,丁谓称一句爱民如子,贤名远播毫不为过,先皇提拔他为宰执,也正是看重于此。”

“但与之相对,丁谓作风强势,心胸不广也是真的,那么官家觉得,他到底当说是贤还是不贤?”

所以,眼下他和刘娥的分歧在于,什么才是贤才?

赵祯认为中书宰执,需当德才兼备。

但是刘娥却毫不留情的指出,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谁都想要德才兼备的大臣,但是,实践起来却无比困难……

“听其言,观其行,说起来容易,可世事繁杂,岂是贤与不贤可以囊括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