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昏君自救记 > 第53章 汉献帝7

第53章 汉献帝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皇帝的心情是真的好,总算是天下大定了,大批的士兵解甲归田,回乡耕种去了,每人按着功绩三五亩地各自不等的开始了大肆的封赏。

当然了,银子自然是少不了的,不过是因为这些年造纸和印刷以及战争得来的银钱还是足够支撑这大汉的开支的。

天下初定,似乎一切都是全新的局面,皇帝也趁势地就颁布了科举的诏令,这是全新是选拔制度。

引得大家议论纷纷,这些年下来,因为纸张和书籍的增多,读书人也是成倍成倍的增加,这些人的出路就成为了大问题。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所以关张二人对于刘备的抱怨之言也不过是当成一阵风而已,富贵的生活很容易地腐蚀人的心志。

渐渐的,刘备也不大会抱怨了,反而开始吹嘘自己的美妙日子了,这陛下啊,对自己这个皇叔果然不差,美色不缺,好酒不差,这般地真心实意地当成长辈供养着,实在是让玄德不知该如何感激皇帝。

关张二人对于刘备的种种变化自然是看在了眼里,不过是对视一眼,长叹一番,然后再不去理会了。

不过三兄弟的桃园结义之情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大兄将来若是有了难处,自己两兄弟自然也是不会撒手不管的。

两人无形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关羽如今和曹操走的更近一些,曹操对于关羽的赏识简直人人皆知,三不五时地就要拉着关羽喝上一顿酒,好在这关羽果然是一员战将,倒是更让众人都说曹操有识人之明。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

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

这英雄相惜之事,让曹操和关羽成为了莫逆之交,两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不过每次见面,都要喝的大醉而归。

刘协对于这种事情并不觉得奇怪,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基情了吧。算了,反正也朕无关就是了。

七八年下来,刘协十六七岁的时候,天下初定,董卓还是逃不过被杀的结局,好在不用被人给点了天灯。

至于其他人,被皇帝杀的杀,收编的收编,天下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刘协就能高枕无忧了,军队该如何安置,有功之臣该如何地分赏,接下来,这大汉的道路该往哪儿去,这都是问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