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谋天下 > 第六百五十六章:技术问题

第六百五十六章:技术问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向来,常平仓都是需要朝廷拨银维持的,但是近些年来,朝廷财政艰难,哪有那么大笔的银两维持常平仓,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慢慢的废置了。

“至于这第二点,就是无妄之灾了”

收敛了心绪,赵尚书继续开口,不过脸上的潮红却是褪去了几分。

“相比诸位也看出来了,常平仓之制,越是丰年,越不依赖朝廷,而越是灾年,朝廷须得拨银越多,而近些年下来,朝廷财政艰难不说,各地灾害频发,常平仓根本没有时间蓄粮,便须得放粮,这才是根本之处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常平仓之制已经渐渐流于表面,难以起到该有的作用。”

这两点应当说是相互影响的作用,常平仓的情况越好,便越不依赖朝廷拨款,假设连续五年都是丰年的话,常平仓纵然在价格上和粮商比有差距,可经年累月下来,也能填满,但是现实却是,这几年各地灾害频发,灾年和丰年基本交替出现,哪有工夫给常平仓储粮。

“大司徒请说吧,常平仓之制,亦是朝廷重务,且与朝廷税赋之制息息相关,不算偏题”

王锡爵扫了一眼万世德,心中却是隐有明悟,开口道。

“那好,老夫便说道说道”

赵世卿心下一阵奇怪,但是也不矫情,略一整理言语开口道。

“朝廷设常平仓之制,本是为丰年储粮,灾年放粮,但是自英宗皇帝之后,作用渐渐缩小,各种原因复杂,老夫只说主要的,其一是朝廷财政艰难,诸位大人应知,常平仓乃是官仓,并非税赋,其中储粮乃是朝廷拨银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但是近些年来,朝廷财政困难,能够拨付给常平仓的银两有限,故而常平仓购粮之时难免束手束脚,难以和当地粮商相争”

话说出来,赵世卿的脸上也有些发热。

堂堂朝廷竟然还比不上底下的一群野路子粮商出的起价,着实是丢人

不过也没办法,朝廷维持运转的银两都紧巴巴的,哪有钱拨给常平仓,更何况,常平仓的作用是为了平抑物价,丰年之时,不至于让百姓的粮食太过贱卖,灾年之时,不至于让无良粮商太过哄抬物价。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在价格上,常平仓永远是吃亏的,丰年之时,常平仓收购粮食的价格,须得比寻常粮商要高,而灾年之时,常平仓放粮给百姓,价格又要比粮食低,以此来平抑物价。

那么问题来了,有点见识的都看得出来,常平仓这样是不会盈利的,不赔钱就不错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