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91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

第491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崇古愣了下问道:“陛下会给戚帅写信?”

揣测圣意,可能是臣子这辈子最大的心病,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猜来猜去,最后猜错,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了这绝不公开的密疏,下情上达,就不再是阻碍了。

“要想这密疏无效,倍之最为合用,非国朝大事用密疏、常事庶务用密疏、琐碎小事用密疏,甚至请安也用密疏,则烦不胜烦,且密疏再无用处,若有此等苗头,理当训诫、停罢密奏权柄、申斥、革罢褫夺官身功名,甚至是下狱坐罪,防微杜渐。”

这是张居正添加的密疏使用办法,皇帝是个人,他不是神,非要神话皇帝,那就是要把皇帝供奉在九天之上,僭越主上威福之权。

“说得更明白点,若非陛下如日立于中天,这等密疏则是天下之祸,这是个工具,就像农户手中的锄头一样,能耕地,亦能争凶斗狠,这个密疏,要看陛下怎么用了。”王崇古直接把话挑明了说,这种阴谋诡计,还是说明白说清楚的好。

朱翊钧赶忙解释道:“啊,就是说点京师的事儿,怕戚帅担心老家,就絮絮叨叨,朕绝没有指挥过前线作战,驻扎何处,如何攻打之类的,朕不通军务,戚帅在前线的胜利,都是京营锐卒勇武,戚帅指挥有方。”

要是闹到‘掐专线’的地步,地方巡抚、知府就该担心自己的脑袋了,明确规定了密疏的范围,还要请安用这个渠道,那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就像是朕给戚帅写信?”朱翊钧忽然找到了对应的例子。

张居正和王崇古走出了通和宫,天日高悬,晴空万里,煤烟在蔓延,天空不是蓝色,而是一种青灰色。

“我知道,我知道。”王崇古连连摆手,这儿子是真的心烦,他当然很清楚圣眷的好处了,但他要是把写好的《臃肿四疾疏》送到通和宫御书房,这差事就落他头上了。

有密疏制建立,那这句就不成立了,因为苍生泪君王一定会知晓。

“一般训诫就足以令臣子胆战心惊了。”

“那岂不是咱们让他挨了骂,他还得谢谢咱们?”王谦面色古怪的说道。

只靠阴谋诡计是走不长的,也是无法致远的。

“还是爹高明!”王谦眼前一亮,功劳是他们老王家的,脏活累活骂名,都是张居正来背!

王崇古大摇大摆去了全楚会馆,也没寒暄,直接把《臃肿四疾疏》放在了张居正面前,一盏茶的功夫,张居正看完了王崇古的奏疏。

王崇古的制度设计里,在设计之初,只有各地巡抚、和钦定忠君体国之辈,例如侯于赵、周良寅这类人,才有资格上密疏,密匣和密疏上的火漆必须完好,否则对下追责,密疏直入御前,而不是过通政司和文渊阁。

“咱大明大县的三班有五千,小县的三班养三千的衙役,不养这么多收不上来税,养这么多,地方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考成法,解决不了这個问题。”

“嗐,睡觉睡觉。”张居正对这事儿是很清楚的。

“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国朝庶务殷繁,亦有不便宣露于众者,陛下有旨,一切密谕,非奉旨通知,不许转告一人,言不过六耳,若要下章文渊阁、六部知晓,必删朱批和奏者姓名,臣僚之间不得互相探闻,不得引用、不得刊刻,转告者不得再奏,刊印泄密者斩。”王崇古详细的解释了下密疏的制度设计。

当下这点振武,连穷兵黩武的门槛都没看见呢,京营编制从永乐到嘉靖年间额定20万众,现在只有十万人,剩下的额员都给了水师,算是海陆并重这个国策的体现,可在永乐年间,水师是单独的编制。

“臣不胜惶恐。”王崇古这是第一次在通和宫用膳,有这个待遇的大员,只有张居正和戚继光,现在他王崇古堂堂正正的坐在了这里,知道了皇帝吃几碗饭。

张居正作了个揖说到:“还是要多谢次辅赐教了,真的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