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妙手天医 > 112 新血

112 新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人俱是名医,每个人的经验都非常老到。但医圣的光环和圣上的权威,足以让这些人失去独立思考、坚持自我意见的能力

即使有所疑虑,也会当成方医圣另有考量。回答不出纵然遗憾,但若是擅自指出题中错误,那就是自以为是了。

何况题眼中压根没有提到题目中会有错漏,也没有让你找出,何必做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事?

除非对自己的医术有极高的自信,又不惧于医圣和皇上金口玉言权威之人,才能在答卷上鲜明或委婉地指出医圣和受到皇上褒奖的无名氏的疏漏。

这样的人并不多,在最后一轮复试结束后,总主考官崔永复崔大人曾让一干主考官做过类似的统计。

于是。问题来了。同一样的病症,经由医圣和无名氏分别诊断,其过程和口述全然不同。但他们所医治的病人,最终都得以康复。迥然不同的两个人、截然相反的两种治病方式与理念,为何能有同样的结果?对于这两个人,你更支持哪一种,有何看法?

这道题,着实将一班考生打得措手不及。

尊医圣者。则支持方剑之。更重皇上金口玉言的,则尊无名氏。无一例外的。要写上自己遇到此种病情该从哪里着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耗时多久,每个阶段病人会有何种反应,面对突发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处理云云。

这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心里一开始便有支持者,也不能太过明显。经过一系列的叙述,最后得到与医圣或无名氏相同的结论。

这便是众人回答这道题的基本模式。

鲜明指出题干四处错误的大夫一共有五位,指出其中任何一处疏漏的有十四位。得知这个结果,崔永复直摇头。

还真是可悲啊,堂堂大尧皇朝,医术能手不下万千,但能成为独当一面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冷静判断的名医实在是太少了

而这些人,即便成功晋级,进入杏林盛会会试,没出现在那张调查名册上,都将留下污点。

这些事,那些拿到杏林盛会会试门票的人当然不知。他们还在为自己的晋级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医术已经到达了某种境界,得到了主考官的肯定。殊不知,一次犹豫和立场的不坚定,注定着他们不能站上最高峰。

有些人会说,这样奇怪的题目,对那些新手和菜鸟来说或许突然,但对于那些考场老油条应该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吧?

当然,这里面也有更为聪明之人。重点在论述这两者行为的合理性,试图从各方面来赞叹两人高明的医术、独特的技巧。这是最为稳妥也最周到的回答,但若真的这么做,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

这是一道纠错论证题,在每个案例中,都有两处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错误。譬如医治过程中九针的使用,最适宜用鑱(音同“缠”)针的情况,因为题眼中一句方医圣从一排银针中取出一枚长1.6寸的锋针,而被一干大夫所忽略。

又譬如,无名氏洋洋洒洒写下这样一张药方:川乌3钱,细辛五钱,人参8片,乌头2钱,甘草4钱,半夏6钱,党参2钱。温水吞服,熬煎三次。

这张药方,稍微有些经验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半夏和乌头相克,喝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还会误事。

但就是这样明显,大家才不认为医圣和无名氏会犯这等低级的错误。若真是错误,那病人也不可能痊愈。大夫们抓破了脑袋,拼命想着这张药方的合喇处,写出来的答案千奇百怪,真让人啼笑皆非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