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当富婆 > 七零年代当富婆 第3节

七零年代当富婆 第3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青市的工厂还算多,离省城也不算远,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穿得比较体面。虽然在沈知意眼里,他们穿的衣服没什么亮点,全都是黑白灰蓝为主,但这个时代,能有两套干净体面没有补丁的衣服,都是好衣服,哪里还讲究什么款式。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也不敢讲究款式。

街道两边的建筑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墙上还刮着醒目的标语。沈知意放慢了脚步,仔细看着这宛若老照片一般的场景,街上的人大多穿着蓝色工装,身材瘦削,很少见到长得敦实的。虽然物资紧缺,但大家的精神面貌却非常好,沈知意几乎在每个人眼里都看向了希望的亮光,不论男女老少,散发出的都是正向的情绪。

沈知意不由想起新世纪996 007累成狗的社畜,从眼神里就透着疲倦。

一路慢悠悠地逛着,沈知意终于到了国营饭店门口。七十年代的国营饭店,那就象征着档次。大厨的手艺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味道让人赞不绝口,分量也实诚,就一点不够好:食材太少,不是客人想吃什么就点什么,而是得看饭店有什么菜,客人就吃什么。

今天的主角是红烧肉和焖排骨,看到价格,沈知意都想感叹一声真便宜,红烧肉一盘四角钱,焖排骨三角五分一盘,搁后世,四舍五入这等于不要钱。

见沈知意坐在凳子上,一脸事不关己,沈知行也没了刚才的怒火,得意地看了沈知意一眼,轻轻嗤笑一声,转过身去不和沈知意计较。

闹就闹吧,反正要下乡的不是他,手续办下来后,他就是正式的工人,谁还能让他下乡?

沈知行觉得,自己作为大哥,还是该有点风度,底下的妹妹再闹,也就由着她们去吧。

沈知意呵呵两声,等到他们都出门了,沈知意也不想在家多待,顺着原主的记忆,从书包里找出来两本书,在夹层中翻出几张粮票和钱币。

这是原主这些年省下来的,沈知意数了数,粮票都是二两的面值,总共有18张,钱就更零散了,两分的一毛的,最大面值是一块的,是原主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仔细数下来,总共六块七毛八,这就是原主全部的家当。

眼下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低,像沈建国,钢铁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有31.5块,张寒梅工资比沈建国低一点,一个月也28块,两口子一个月的工资,养三个孩子两个老人绰绰有余。只不过沈知意还有两个叔叔,时不时还要沈建国照应一下,两口子也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在原主的记忆里,来国营饭店吃饭,那得是沈知行过生日的时候闹上一场,沈建国夫妻才会带着他们来国营饭店吃上一顿。

要养家的当然会精打细算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们可没有这个顾虑。国营饭店里基本每天都能坐满人,食材只有少没有剩的。沈知意来的时候,红烧肉已经卖完了,就剩下焖排骨。排骨肉少骨头多,在别人看来,差不多的钱,吃到的肉差了一截,自然没有红烧肉受欢迎。

沈知意倒是挺喜欢啃排骨的,不过她现在也没兴趣吃独食,正好看到还有几个肉包子和蒸饺,登时来了精神,笑着对点单的服务员说道:“同志您好,麻烦您给我拿四个肉包子和八个蒸饺。”

模样秀气的服务员瞟了沈知意一眼,不紧不慢地伸手,“粮票,钱。”

别看数额不大,但这年头儿,钱的购买力可比后世强多了。拿鸡蛋来说,后世一个鸡蛋差不多要一块钱,现在五分钱一个,一块钱能买二十个,也有按斤卖的,差不多五毛钱一斤,一块钱都能买两斤。这时候大家也没办法考虑营养的问题,天天吃鸡蛋都能算是奢侈的生活了。一块钱的鸡蛋,都能让沈家这种双职工家庭吃上两个月,这购买力,真是杠杠的。

这么一换算,沈知意手里这六块多钱,能买的东西确实不少。只不过现在有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买什么都要票,物资短缺,有钱也没地儿买东西。倒是去了乡下,和老乡们换粮食更加方便。

沈知意想了想,拿了五张粮票,又数了两块钱,将剩下的钱和票放好,揣着两块钱巨款出门了。

上次去张家去得急,沈知意都没带什么东西。今天正好翻出来了钱和票,沈知意就想着买点东西再去看看张仲廉和秦曼两位老人家。两位老人家孙辈七个,只有原主会去看望他们。沈知意心里有数,自己一个月后就要下乡,到时候,两位老人就更寂寞了,虽然有张云卿陪着,不过儿子和孙辈带来的情感满足是不一样的。

沈知意暗暗叹了口气,算算时间,这场运动还有三年。到时候,张家人就能不再为成分所累,可以大大方方地上街、交际、工作,真正回归平静的生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