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报仇

第三百一十一章 报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十一年前,新中国成立,黑河迎来了春天,包括他在内的黑河人民彻底脱离了日日夜夜战战兢兢,生怕***子或者鬼子来搞种族灭绝屠杀的日子。

五年前,妻子病逝,孙子出世了。

父亲虽然扑了过来,推开了自己和母亲,但母亲却被愤怒的伤疤苏俄屠夫几步上前,直接用刺刀挑进了黑龙江滚滚江水中。

他仿佛依稀记得,自己家在海兰泡,最早的时候,记忆中并没有那些俄国大胡子屠夫的身影,日常见得最多的,依然是中国同胞。

自己家中有一家成规模的药店,父亲看病医人,并且不只是面向那些中国同胞,对一些途径海兰泡的苏俄商人也会施以援手。母亲则抓药配药,经常免费为一些患者煎熬煮药,不时地免去一些苦难同胞的要钱。

父亲的手艺很好,又有黑龙江的药材来源,在海兰泡的生意一直做得有声有色,家中小有资产,在***子来的时候,父亲正考虑盘下隔壁的一家皮毛店,用来扩大药店规模,因为那时候海兰泡的中国人已经很多了。

记忆中,自己怕冷,父亲最喜欢拉着自己的手,在大冬天地将自己的小手藏在他的大袖子中,用体温来温暖自己的小手。

虽然如今的海兰泡,中国人不多,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人更是很少,但今天,他们总算是能昂首挺胸地走在那些俄式建筑包围的街道上。

虽然没有如同报纸上说的中亚和西伯利亚一样,成立自己的行政区域单位,但所有中国人都意识到,这里将不再是苏联人侵占的远东,而是我们自己的远东。

正式恢复了海兰泡称谓的这座城市,除了配合军队的后勤人力外,普通中国人,或者说追逐着商机的中国人,正在变多。

黑龙江边,国防军为了后勤补给,在积极修建永久性的钢混桥的同时,也布置了大量的渡轮。这些军用渡轮,横渡能力强,不仅能将坦克等重型装备运输过去,还免费向民众开放。

大移民政策虽然还没有在远东地区全面展开,但根据政策,国家已经默许黑龙江境内居民,自发性地前往新占领领土。并且,不论是经商还是种地,都能向占领地区新成立的当地中国政府申请。种养殖可以得到土地和工具,经商则可以低价租赁国防军收缴的部分商铺,可以同时向驻军和苏联人做生意。

按照父亲的意思,只等自己长大,就要接他的班,行医救人,再娶一房贤惠的媳妇,像母亲一样,男主医女主药房,把祖传的门生经营的好好的。

然而,那些***子屠夫的到来,毁了自己的家庭,杀害了自己的父母,更毁掉了自己一生。

辗转回到中国境内后,自己的生活变得孤苦伶仃,只有依靠对中医的天分,在一家中医铺子做碾药切药的学徒。

虽然那个年代,生活困苦,但勤劳肯干的自己,却获得了老中医的刮目相看,认为自己能够继承他的祖业,把女儿和中医铺子都交到了他手中。

随后几十年,生活在黑河的他,见惯了来来去去的侵略者,有毛子,有***鬼子,但他的生活总算没有继续坏下去。

江边渡口,一名五十出头的中年汉族男子,背着一个时下常见的大帆布包,里面装的鼓囊囊的。手上提着的一根长棍状物体,用布条捆扎了起来,看起来不只是何物。

男子虽然年龄看起来不小了,但目光很有神,精气神都不错,眺望着江水,愣愣地出神。

“一晃就是四十四年了,爹,娘……”

看着那滚滚流去的黑龙江水,中年男子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江水,从那波光粼粼间,看到了染红的江水,看到了一个个挣扎的人影,看到了被刺刀挑进江水里而正在下沉的母亲,看到了临死不怯,抱着自己跳下江水,拼着最后一口气,把自己送到了安全的岸边。父亲他却因为力竭,最终无力爬上岸边,只是把自己顶了上去。

记忆中,他记不清有多少同胞被杀死,也记不起有多少人被推入江中,但他自始至终都记得,有那么一个苏联士兵,脸上有一个圆形的铁蹄形伤疤,大异于常人,而正是这个沙俄士兵,用刺刀狠狠地刺向了自己和母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