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七十四章 桂林告急

第七十四章 桂林告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走到办公室里挂着的巨幅中国地图面前,张蜀生指着西南的几个地方说道,“你看,你的想法是让铁路从小青山县出发,经过会泽,再到宣威,曲靖,最后进入广西。即便我们不考虑修建难度和投资大的问题,光是这滇黔桂交界处,就不是铁路能畅通而过。我们甚至可能连安心修建铁路的机会都没有。”

陆子鸣是旧金山华人的后代,如今30多岁,参与过美国西部地区一条铁路的设计工作。被张蜀生聘请后,他反而拒绝了高薪,只是要了一份普通的薪水,就毅然回国。

“区长,当年詹天佑前辈修造铁路时,难度比现在更大,我对自己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滇黔桂交界一带的情况我也清楚,如果能说服唐继尧,我认为这份计划是可行的。如果有一条铁路可以通往广西出海口的话,将会给我们东川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

因为有在美国设计铁路的经验,陆子鸣相当清楚铁路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眼看东川区工业集群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形成相当规模,一条铁路的修造是绝对有必要的。

张蜀生点点头,他何尝不清楚铁路的巨大作用,不然也不会让第三重型机械厂的研究人员开始研制内燃机火车头。“总体来说,目前开工建造这条线路的时机不够成熟。我建议将铁路发展分成三步走。”

以普通版本的a型车为例,不说外形,汽车的整体水平也比这种三年后就要停产的福特t型车最新款强不少。而中高端版本的a型车,则是瞄准林肯城市等大品牌而去的。

虽然一开始销量不会尽如人意,但张蜀生相信,这些设计很先进,部分关键技术较为领先的各档次a型车,将会在欧美走出一条从商务车到豪车的金字塔状市场路线。

而为了取代香港制造厂,在广西沿海建立汽车厂的想法也提上了日程。未来的各档次a型车,将从这里走向全球。

总的来讲,发动机的产量将会是短时期内制约蜀生公司旗下汽车生产规模的最大因素。张蜀生制定的计划是,要在第二个五年期内,将这种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从现在的月产500台规模,在1928年初提高到5万台。看似这100倍的差距是巨大的,但只要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招募更多的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工人,这个目标其实并不是不可实现的。

在众多汽车研究人员庆祝成功的同时,他们没有忘了是谁提供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也正是有了这些技术,再加上那些从国外招募回来的华人华侨研究员、少量在西方落魄不得志却在东方寻找到科研新生命的外籍科研人员,东川区的汽车工业才能在1924年取得突破式的进展。

“区长的意思是?”

“第一步修建小青山县——会泽县城的实验性铁路。第二步,将铁路线延长至宣威,为以后条件合适的时候修通滇桂铁路打下基础。”

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才取得成功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没有任何炫耀出名的机会,他们只是在第一辆a型车开下生产线后,放了一串鞭炮庆祝。而驾驶第一辆a型车的人正是汽车厂首席汽车工程师雷岷山。

南北方打得正热闹的军阀们,根本不会想到,在西南这个旮旯里,居然已经生产出来了他们眼中永远打着洋货标志的商品——汽车。因为张蜀生在这段时间内实在太低调了,整个东川区虽然不小,但相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地图上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地方。

但,这个看似小小的东川区却没有阻碍张蜀生的发展。

试想,整个日本才37万多平方公里,比起云南都还小了2万多平方公里。而到了1924年初,张蜀生名义上和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包括东川数县在内,已经覆盖了几乎整个滇北地区,更多的资源,更便捷的交通,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学校,更充足的兵源,更多的初级工人,更多的工厂,这些已经足够他发展出相当规模的工业集群了。

盯着手里的这份报告,张蜀生眉头不由微微皱起,对眼前的交通规划局局长陆子鸣说,“子鸣,你这份铁路修建计划不太行得通,修建难度和资金问题先不说,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暂时难以跨越的障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