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二百三十七)袁大头原来是“维新派”?

(二百三十七)袁大头原来是“维新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这么说是经过了考虑的,听起来是向袁世凯和徐世昌表示,自己愿意和他们一道赞助变法,但他并没有把话全部说死,而是说“有利于国计民生者,无不从命”,那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地方,那就“不能从命“了。

和袁世凯徐世昌谈了很久后,孙纲才送走了他们,他回去把谈话地内容向爱妻做了“汇报”,马听了他说的,美丽的大眼睛睁得圆圆的,显得吃惊不已。

“袁世凯来劝你加入维新派,要不是你亲口对我说,我就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马说道,“历史教科书上不是说维新派要救皇帝,才拉拢他的吗?”

“如果不是蝴蝶效应引起的意外改变的话,就从今天他说的这些话来看,他本身就是维新一党地,”孙纲说道,“他和康有为,梁启超,林旭,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维新派头脑全都认识,而且不仅仅是认识,应该是非常非常熟地。”

“怎么知道呢?”马问道,

孙纲终于明白了他们拐弯抹角地说了这么一大堆,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不出他所料,袁世凯和徐世昌是来劝他加入“维新变法”的阵营的!

这么说的话,历史上“恶名昭著”的袁世凯居然还真是个“维新派”不成?

为什么他在这个时代见到的好多事情,和后世的历史书里写的都不一样呢?

“两位说的是,”孙纲点点头说道,“倘若旧法能使中国变富变强,中国已富强多时矣,何须等到今日?”

“他自己说的,甲午战后,康有为联合在京士子上书朝廷,请求变法,就是历史书上记载地著名的公车上书那一次,袁世凯当时就在督办军务处当差,在这之前也上过差不多内容的折子,士子公然集体上书皇帝,在大清朝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当时都察院和工部(康有为当时是工部主事)都不肯代递(也就是没有上成,实际上并不象后世所宣传的那样影响那么大),袁世凯当时曾设法上督办军务处代递,”孙纲说道,“如果不是一般的关系,谁敢冒风险这么做?不久,康有为办的强学会成立,强学会历史书上讲过是怎么回事,你应该听说过吧?知道吗?袁世凯其实是发起人之一呢。”

“啊?!我记得当时李中堂想捐钱加入强学会,康有为嫌李中堂名声臭,说死不要他呢。”马说道,“可他居然要袁大头?!”

“而且,他这个直隶按察使,其实也是维新派大力推荐的结果,”孙纲说道,“而荣禄也很看好他,他能把两方面都摆弄得溜光,我还真是挺佩服他的。”

“你这方面确实差点。”爱妻笑道,

“其实还不止这些呢,如果我猜得不错,他应该还是维新骨干之一。”孙纲说道。

“我就说么,孙大人其实也是我辈同道中人,康南海前番对孙大人有所微词,当属误会。”徐世昌笑道,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孙纲微微一笑,说道:“南海先生地学问我是十分景仰地,但朝鲜纵敌之事,实因我军连番激战,粮弹缺乏,而海陆军士久役露处,寒暑受病,战力大减,无奈之下,才作猛虎在山之势,以迫使日军能够早日退出朝鲜。此中难处,当时不便向南海先生明言,而军事非南海先生所长,南海先生是以有如此之责,而我今天和两位说这些,绝无怪罪南海先生之意,只求二位日后见到南海先生,私下里蘀我向南海先生解释一下。”

“孙大人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徐世昌立刻表态说道,

“以前只是和孙老弟有公文上的来往,见老弟每有所举措,皆极是妥当,实不相瞒,我对老弟神交以久,今日一见,大快平生,”袁世凯高兴地说道,“如蒙不弃,你我共扶圣主,开创一番大业如何?”

“强国乃平素之志,报效圣主乃为人臣之本分,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无不从命。”孙纲正色说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