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66节

走进不科学 第66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结果几年下来,别人靠着技术碾压把几大牌子硬生生的打到了低端局内卷,现在也就超威和榄菊勉强能坚挺着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眼药水市场,苍天玫瑰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已经接近润洁和珍视明的总和了——这还是代购限制的情况呢。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很多很多领域,都是外敌环伺的危险格局。

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有很多,细说下去能扯出一堆的幺蛾子,但终究有个避不开的因素,那就是技术壁垒的掣制。

诚然。

正如他话里所言,虽然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还算喜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突破新闻。

但实话实说,无论是在研发端还是成品销售端,本土和国际上差距仍旧非常的明显。

罗氏、诺华、辉瑞这些就不说了,哪怕是小项上的拜耳、小林甚至花王,都把国内的很多产品挤得生存都很困难。

就像田良伟提到的吡虫啉杀虫剂。

人家森下五克装的吡虫啉胶饵卖20多块钱,国内搞农业中间体的一斤才十三块。

有些国内厂商另辟蹊径,放弃国内市场,在国外大杀四方,但这种公司又有多少呢?

所以田良伟提出的这个名字,寄予了一位生命科学从业者数十年、或者说是毕生的期许。

他不知道徐云今后能走多远,是否能拿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但他很清楚,哪怕只有第五代吡虫啉这一个产品,徐云的公司都足以在消杀领域稳稳立足。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国内产商难道不知道胶饵好赚钱吗?

他们当然知道,奈何技术上打不过人家呀。

人家的附加值高,一支成品里头七八项专利,杀虫效率摆在那儿,气是真的气,但无奈也是真无奈。

实际上,拜耳和森下进入本土的时间都不算很长。

在他们进入本土之前,国内市场都是由几个国产牌子占据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