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

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喏!”众臣凛然遵命。

“臣无异义!”杨恭仁肃然点头,认可了杨侗的提议。

“臣也觉得军队救灾甚好,恳请圣上派出两位大将,各率一支军队,备足麻袋,分段守护黄河大堤。”

杨师道亦是说道,这些天他也研究过如何治水,如何在洪水漫溢堵水,如何在堤坝决堤时候抢修堤坝堵缺口。一般来说,都是以木桩打入地底为基,再以木桩为支撑点修筑堤坝,然后投入装有石头的长形竹笼,如此确实可以湍急激流中建成堤坝,但打入木桩的过程极其危险、进度极为缓慢,并不利于抢修。他想过不少的法子,但貌似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遇到强大的激流时,笨重的装石竹笼无法迅速就位,若是船只搬运,又有被吸的危险。也因此,他觉得提出的沙袋筑堤法确实方便实用,在道理上讲,完全行得通。

“第五军一分为二,谢映登率军两万五千,负责荥阳、东郡、东平三郡河堤,从东平抽调三十万民夫协助;阴弘智负责与三郡官员协调后勤事宜!罗士信率军两万五千负责济北、齐郡、渤海三郡,亦是带三十万民夫协助,贾润甫负责协调后勤事宜。”

众人会心一笑,觉得杨侗这安排绝了。

毕竟放在现代,这些东西大是当教科书用的,但在人类是在跟自然斗争的古代,这些东西常识可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无数生命和血泪凝聚起来经验,要说落后,根本不可能。

哪怕是看似先进新颖的以工代赈,在古代不是没有,真正阻碍赈灾的其实还是决策层,以及执行力,或者说是原本足够用的钱粮,在层层下拨过程中,出现了人为的损耗,导致落在灾民身上的,能有一成已是吏治清明了。而杨侗除了提出一些概念之外,更多是在跟众人讲述管理,以合理的管理方式降低救灾途中的贪墨现象。

孔颖达有些犹豫道:“圣上,别的好说,可是派军队,不好吧?”

古代军队只管打仗,至今还没深入灾区、救援百姓的案例,所以杨侗这个军队抗洪抢险的办法,让人有些无法理解。

杨侗说道:“我大隋将士是干什么成立的?是保家卫国,而保家卫国可不只限于打仗杀敌。遇到百姓有难,军队一样可以出份力。在这危急时刻,派遣纪律严明、机动性强的军队,更适合。”

谢映登效力于翟让、李密之时,主要活动范围就是荥阳、东郡、东平三郡,对这里的地形相当熟悉,而阴弘智则是在荥阳当过太守,还同时兼管东郡,亦是一个熟悉当地的人物。

至于罗士信、贾润甫这对组合也是如此,他们在张须陀麾下听命之时,来来回回在济北、齐郡、渤海作战,持续了好几年。

“末将遵命。”

“微臣遵命。”

“其他后续安排,便按此预案实施,凡涉及到各部司、军队、地方官员和郡兵,必须毫无条件听令而行,若是谁出差错导致灾情泛滥,朕唯他是问!”

杨侗这话引发了一阵骚动,但更多人却陷入深思。

杨侗很多想法念头有些超前,每次冒出一个新思路,大家都需要消化。

出兵救灾在杨侗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出现灾情,不顾危险安危冲在第一线上的永远的最可爱的人。尤其是特大洪灾、大地震这种天灾面前,那些一线上的人民子弟兵毫无疑问是最值得人们敬重的人。

是以杨侗本能的觉得出现了灾情,大隋的军队应该第一个冲。而不是缩瑟在营盘之中躲雨

杨侗见众人反应,也知问题的所在,补充道:“士兵体魄强健、行动便捷,不但可以缓解灾情、减少损失,还能让百姓意识到朝廷爱民如子之心,对朝廷更为敬重、爱戴。另外有纪律严明的军队在侧,就算有人存心借天灾闹事,也要掂量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胆子。更何况,许多士兵都来自灾区,他们能不牵挂家乡亲人?能安心坐在军营之中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