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816章:收缴武器

第816章:收缴武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世谟拱手道:“益州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沉重税赋,纷纷逃往汉中、关中,要是安置到汉中和关中,用不了多久,又会造成人多地少、大量垦荒、破坏植被的现象出现,依末将之见,干脆将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地广人稀的江源、河源、西海三郡,他们现在惶惶不可终日,只要有个地方扎根就会万分满足、万分感激朝廷。要是他们先在关中汉中立了足,朝廷以后再想搬迁他们到这三郡的话,估计对朝廷痛恨万分。既然以后也要迁,何不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迁来这里?何不让他们心怀感激而不是痛恨?”

“你是一个成功的说客,朕无话可说。”杨侗笑了起来:“朕准了,这些流民优先安置于江源。”

“多谢圣上。”李世谟大喜。

杨侗点点头:“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吧。”

李世谟道:“另外,每县派出一两千名退役老军,让他们在各县绵延子嗣。”

“按照中原王朝以往的作派,打赢了两国之间的重大战争之后,一般会有两种善后方式,一是直接将不太宜居的敌国土地放弃干净,然后将敌人举族迁到治下边郡生活,以便统一管理。但是这种做法以前用过,比如说汉朝的护乌桓校尉现在看来看来就是一个错误,汉朝让胡人入境生活,还给予他们军政自理的高度自由,最终的结果是胡人割据立国。纵然有些胡人被同化得彻底,可被放弃的苦寒之地,又有更强大的民族崛起。至于第二种善后方式,是打赢敌国以后,扶持亲近中原的势力,以拱卫边疆,但是圣上您也看到了,当初我们把启民可汗扶持为东/突厥大可汗,结果不过一代人,依靠大隋而强大的东/突厥就开始进犯大隋了。”说到这里,李世谟作出了评论:“由此可见,两种善后方式都不行。”

“嗯!”杨侗思考片刻:“我们在这里设立江源郡,避免了此地被新的民族占领,以后也不给他们高度自治,并以教化的方式将之同化,那么两种善后方式的三大后患就没有了。”

李世谟点头道:“确实如此。”

“那你还担心什么?”杨侗笑问。

李世谟凝重的说道:“圣上在这里设立江源郡,避免了新民族迁来此地,并慢慢强大的后患。但这里一个汉人都没有,末将担心各支羌人以后会成为一个类似高句丽的新民族。要是以后的朝廷不闻不问、关注不足,恐怕会有人起来建国,那时再征服他们就难了。”

“退役老军?”杨侗皱眉道:“退役老军可是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的,说说你的原因。”

李世谟严肃道:“圣上,以后的江源是汉人、党项羌、白兰羌、鲜卑人、苏毗人、吐蕃人的杂居地,搞不好会出现一些混乱和动荡。若一切只靠官员难免不支,退役老军乃是大隋最忠诚,最勇敢之士,要是他们能够过来,一来可以协助官员处理日常矛盾,二是作为表率,起到引导作用,三是更好度过初始期,四是为四县安全奠定了保障,一旦周边发生战事,则可迅速组织起来守御边疆。”

杨侗思考一会儿,点头道:“好,就这么决定了。每县调一千户退役老军!庐江。”

“……”杨侗为之哑然,良久,才苦笑道:“那你说怎么办?”

李世谟心说等的就是这句话,但嘴上却说道:“末将的意思是迁大量汉民上来,然后赐予房屋、牲畜,免除几年的税赋,在诸羌成为新的民族之前,同化干净。”

“和着说,这才是你的真实用心……”杨侗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谟的“险恶”用心,不过他也知道李世谟说的‘新民族’并非是无稽之谈,更不是杞人忧天,只因西夏差不多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

“朕哪有大量汉民给你?”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