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533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533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殷开山忧心忡忡的说道:“卑职认为杨侗野心极大,极有可能是打算将圣上、太子和殿下一网打尽。毕竟,相对襄阳和巴蜀复杂的地型,淅阳和南阳要简单多了。如果他的诡计得逞,我大唐便大事去矣。”

李世民暗自心惊,殷开山这番分析,刘文静前不久也对他说过,当时他觉得危言耸听,但是从现在的战局来看,正一步步朝这不好的方面发展,杨侗的成功性现在还相当的大,如果他折在这里,那么薛万均的军队就可以南下,然后协同杨善会、秦琼,于西、北、东三个方向对父皇发动绝命攻势,父皇和大哥到时候恐怕也要完,好半晌,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们真要退出朱阳关了。”

“殿下!圣上那……”

李世民打断了殷开山,“先生不用再说了,朱阳关和外武关都守不住了,失守是迟早的事情!我们实力不如人,又何必在不属于我们的地盘上付出不必要的牺牲?”

“可是我们还有六七万大军,若是运用得好,我们未必没有获胜的机会。”侯君集这时候说道。

斥候低声道:“禀殿下,张将军阵亡了。”

李世民心中有一种‘一拳打倒在棉花上’的无力感,那有气无处使的感觉让他差点抓狂。

一旁,十几名文武都不敢吱声,他们心中同样震惊,南乡仓库失守,那他们的军粮怎么办?

李世民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个消息潜下之意是隋军已经开进了淅阳,朱阳关和外武关的守军都处于南北夹击的处境;两关中的朱阳关是对北方防御、外武关是对西北的防御,两者都不是针对南方,如果隋军大举北上,两道重关没有丝毫价值可言,此境之下,后路和粮道被断的二关还有镇守的必要吗?如果不及时撤退,那么,好不容易脱离虎口的唐军又陷入隋军的包围之中,这一次,也没有挟持杨侗的办法了,只因南方都是大唐的领域,要威胁的话,也是隋军威胁他们大唐王朝。

“殿下,请给末将两万精锐,末将愿意率军去支援南乡,一定把隋军赶出淅阳,重新打通粮道。”侯君集出声请命。

李世民惨笑一声道:“朱阳关、外武关不重要,淅阳也不重要,军队和南阳才重要,如不意外,薛万均的猛烈攻势马上就会来临,此时不走我们就再也走不了了。如果我们主动撤离,不但所有军队都能保下,而且还能夺回南乡,然后和外武关守军在丹水以南布防,和父皇形成齐头并进之势。”

“殿下!圣上那里不好交待啊。”

“不要再说了!”李世民果断的打断了侯君集,他知道父皇不会答应他放弃朱阳关,可他知道一旦陷入包围之后,隋军绝对不会再给他脱困的机会,他不能再让大军置于绝地,这一次李世民决定不再请命,决定临阵决断一回,他觉得只有迅速南撤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当即令道:“火速传我命令,令张士贵退出外武关,率军进驻丹水县。”

在此等复杂不利局势之下,李世民作出了放弃朱阳关和外武关的决定,丢失半个淅阳虽然让人感到遗憾,但他的决定无疑是最明智选择,集中兵力镇守丹水南岸,不仅成功避开了薛万均针对朱阳关而设下的另外两个局,保下了有生之力,还免去了被隋军逐个击破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中了外武关之兵的李世民还具有了反击之能。

李世民终于从长久的沉思反应过来,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君集勇气可嘉…但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分兵的话,正好给了隋军分而歼之之契机!南部隋军全军皆骑、来去如风,人去少了只会被他们一一猎杀,多了的话,薛万均必然会发动致命一击,他与我们耗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击,不正是等我们分兵,以便一鼓作气攻克朱阳关吗?”

“可粮道被断,后果很严重啊。”

“这我知道!”李世民负手走了几步,对殷开山缓声道:“先生,你有没有觉得朱阳关是个歼灭我们诱饵?”

殷开山一怔,沉思片刻道:“卑职觉得不是,如果杨侗真有此意,那么在弘农长渊就是一个好机会,杨善会和罗士信于东西夹击,再派水师溯洛水而上,我军插翅难飞,可他始终只是让杨善会囤军于熊耳于我军对峙,直到太子到了朱阳关之后才让罗士信发动攻击,我觉得那时要比现在更有利、更容易成功,殿下觉得呢?”

李世民默然点头,殷开山的分析很有说服力,如果杨侗真想全歼自己,弘农的地型和时机都比现在好,又问道:“那么杨侗用意何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