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237章:金榜题名(求月票)

第237章:金榜题名(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金榜已经张贴出来了,发布公告的官墙上,有不少精兵保护,除了考中的三百名士子外,还有书写三千个名字的红榜,这三千人将会进入清华学宫深造。

这就给了很多人另外一条出路,虽说今年考不进前三百名,但至少能进清华学宫读书,在学习过程中食宿全免、每个月有补贴,还能接受诸多名师指点,在起点上,就比落榜者高了一大截,明年的科考,希望将大于他人!

因为这一次还有三千人就学于清华学宫,榜上名单实在太多,而发榜官员或许是没有考虑周全。

所以考生们,不会只看一眼就走,他们在金榜上找不到自己名字后,还会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甚至第十遍,觉得才去看红榜,看完了自己的,还帮着学友看。

这样一来,后面人就看不到金榜、红榜上的名单了,一个个急得大喊大叫。

古汉时期,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虽说王莽改制失败的缘由很多,但‘朝令夕改’绝对是一个大祸根。

他登基一两年时间里,先行土改,继而禁止奴婢买卖,然后改币。

这些政策本来是利于百姓之举措,可他制定之时缺乏深思熟虑、思虑不周!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推行不利,他马上变更,有的甚至改了四五次以后,最终却变回原样。

如此朝令夕改,只会令官员百姓不知所从,而王莽还意犹未尽,继续“深化改革”,改官名、改地名、一个地方甚至改上四五次,弄得人人搞不清东南西北,最后朝廷公文提到地名时都不得不一一附上原地名,否则大家都看不明白。

场面一片混乱!

好在,有巡城军维持秩序,并及时在不远处张贴了第二、第三个榜单点,这才起到了分流的效果。

杜如晦比其他人晚来一步,他的前面也挤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连榜单的边边角角都看不见,更别说榜单颜色和名字了。

杨恭仁就是出此考虑,才如此点醒。

杨侗一愣过后,随即明白的点头道,“仆射放心,我始终牢记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殿下英明!”听到这话,杨恭仁送了一口气,杜如晦的策论中不管激进的思想,而休养生息更符合大隋的国情,若贸然开战,贸然使用杜如晦的思想,必然令之前订下的种种国策出现错乱。

正午!

三万多名考生从四面八方赶到神武宫前的神武门横街,将官榜张贴之处围得水泄不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