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北杂货 > 第267章 听课送礼品

第267章 听课送礼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当年她初嫁的时候,他们吕家是何等的风光。相传当年隋炀帝在焉之山下设宴,招待西域各国主,建立友谊,彰显国威,西域商贾纷至沓来。

吕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经商,从原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户,一跃成为远近驰名的大商贾,她那长子便是在这一派的繁华富庶之中出生,只可惜好景不长,隋朝覆灭,朝代更迭,这其中的艰辛苦楚,又岂是言语可以道尽。

翁婆在世的时候,常与家中晚辈说起,吕家祖上乃是屯田的汉兵,汉武帝征西域的时候,最早过来的那一批。

“无需,我在公府当差,吃的公府食堂,不用花钱。你明后日叫我阿耶出去买些肉和盐,叫阿弟阿妹吃些好的,莫要不舍得花用,待下月初一,我便又有薪饷了。”

少年郎说着就往院子外头走:“我还得回去公府那边,天色不早了,阿耶怎的还未回来。”

“许是打水的人多,耽搁了。”妇人送他到院外:“你在那边当心着些,莫要记挂家里。”

“哎。”少年郎应了一声,很快便走远了。

妇人站在院外,手里攥着一串铜钱,用衣袖遮掩了,两手紧紧捏着,略略歪斜着脑袋,眯着眼睛,直到看不到她儿子的身影了,这才掩了院门,缓缓走到檐下,将那一袋子粟米,连同手里的铜钱,一同抱回屋里去了。

“阿娘!阿娘!”

二月初一这一日傍晚, 在常乐县城北一片低矮的土坯院落之间,十七八岁的少年郎提着一个灰扑扑的麻布口袋,在巷子里左奔又拐, 很快便进了一个黄泥小院。

“方才走了不多久, 怎的又回来了?”他阿娘正在屋中洗碗, 听着他的声响,连忙就出来了。

“方才得了工钱,又遇着米铺的伙计与公府送粟米过来, 我等几个便央了那乔大郎,从他那里匀了些许。”少年人说着,将这一袋粟米放在廊下的一张破旧胡凳上。

“怎的一次就买这般多?”

下面那两个小的确实也该吃点好的了,老头儿的身子骨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原本,在这三个孩子跟前,他们还有过两个儿子,都没养住,大的那个好歹还长到了七岁,吃过苦,也享过福,小的那个走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甚都还不懂得,也是他命不好,偏生在那样混乱贫瘠的年代。

还是后头这老三最皮实,就跟那草原上的野草一般,见风就长,小时候还是瘦黄瘦黄的一根,这两年瞅着就结实了,俨然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也不容易,上有年迈的耶娘,下边又有弟弟妹妹要拉扯,今年都十八岁了,亲事还没个着落。

若不是时过境迁,命运弄人,她家三郎现如今兴许也是个不知愁苦的少年郎。

年迈的妇人凑上前去,伸手摸了摸那鼓鼓囊囊的一袋子粟米,她年轻的时候做多了针线, 眼睛早已花了,看东西得凑得很近。

“上月的工钱结了, 按每月三百文,我上个月与他们做工十三日, 便得了一百三十文。”少年郎咧嘴笑道。

“这些粟米花了多少钱?”妇人听闻了, 也是很高兴, 虽那罗县令一早便说了每月能给三百文, 但是这钱真真切切拿到手里头,还是叫人心里高兴得很。

“九十文,这里还余下四十文。”少年郎摸了摸自己身上那条早已看不出颜色的旧麻布腰带,虽是有些不舍, 终究还是从那里头翻出一串铜钱,交到他阿娘手里头。

“你也留几个在身上花用。”他娘说着,将那一串铜钱拿到眼前,翻找起了绳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